PG(股份有限公司)电子-官方网站

【暑期社会实践】从田野课堂到科技赋能!北科大学子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活力!-PG股份有限公司
欢迎访问PG股份有限公司官网!30年专注电子教育培训,AI+VR智能学习平台

【暑期社会实践】从田野课堂到科技赋能!北科大学子为乡村教育振兴注入新活力!

  2025年暑假,我校组织4000余名师生、390支实践团奔赴全国各地,以“实践绘就最美青春——钢筋铁骨筑脊梁,青春奋进强国梦”为主题,聚焦“红色寻访续写青年足迹”“科技创新发挥青年才智”“社会服务践行青年使命”“文化传承贡献青年力量”“乡村振兴彰显青年担当”五大专项行动,一大批北科大青年应召出发,前往祖国的大江南北,体悟民情、感悟发展、践悟真知,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 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正值“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北京科技大学甘露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以“支教育人、振兴乡村”为使命,以暑期社会实践为平台,坚持“教育帮扶+科技赋能+调研实践”的模式,走进广袤乡村,扎根田野课堂,以甘露守望成长,以明灯点燃梦想。躬耕乡野,守望童心,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实践“互联网+教育”模式,2025年,甘露6支队伍60名成员深入中西部乡村和民族地区,结合帮扶地特色,围绕STEAM理念(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设计适合乡村儿童的趣味编程、创客手工、科普实验等课程,激发学生创新兴趣与科技意识。

  实践团在河南商丘开展甲骨美育课程,带领孩子们领略古老文字的魅力;在甘肃庆阳开展科技非遗课程,以科技赋能,以文化铸魂;在大凉山开展PG电子官方网站介绍民族文化德育课程,传递积极向上的民族价值观。

  今年,实践团创新提出“4C融合共育”支教模式,即以定制化教学内容满足个性化需求,通过社群联动整合多方资源,依托连贯课程体系保障教学长效性,聚焦能力本位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实践团前往重庆市江津区第二人民医院,联系特殊儿童家庭、认知障碍老人群体以及康复医护人员开展调研,通过实地家访和专业访谈收集了包括经济来源、医疗政策在内的详细信息,打造“爱扶共心”结对帮扶系统,提高物资的匹配度和利用率。

  实践团开展文化寻访,探寻乡村文化记忆,寻找民族文化符号。实践PG电子官方网站介绍团制作十一部影集,于福建探访土楼文化,记录这篇山谷中铺开的千楼千面的历史画卷;于大凉山探寻喜德彝族文化;于湖北黄石探寻红色钢城的工业记忆,从“钢铁摇篮”出发,又回到“钢铁摇篮”。

  实践团在教育资助领域持续探索,致力于为乡村儿童提供稳定、有效的帮扶支持。实践团相继入选青年服务国家、知行计划“为爱上色”、2025年红色火箭华夏基金大学生乡村公益教育计划、2025年“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等支教示范项目,获得光华科技基金会等公募基金会的资金支持。2025年度,实践团计划建成实践基地6处,持续推进高质量支教服务,并通过定期回访实现基地的长效运营与功能升级,为乡村教育提供坚实支撑。

  实践团秉持促进教育均衡与资源普惠的宗旨,在“互联网+教育”领域推送实现长足发展,完成传递式长期支教共享平台——“甘露云课堂”的升级,上传网络优质课程等教育资源,服务边远地区教育发展,规避短期支教弊端,让资源共享,让传承永不停歇。

  实践团聚焦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认知障碍老人等多个群体开展访谈调研,深入访谈68户家庭,生成15万余字访谈录。通过调研,了解痛点需求,截至目前,形成相关论文与调研报告8篇,为儿童健康成长、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北科学子力量。

  实践团设计独立文创,将甘露与孩子们的故事做成手绘画册,作为纪念品发放给小朋友,让孩子们有归属感和参与感。

  实践进行中,甘露乡村教育振兴实践团打造多元化新媒体矩阵,建设并运营多个官方账号,形成全覆盖、立体化的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团队影响力。截至目前,团队优秀事迹获中国网、本网、中国乡村振兴网、湖北日报、三下乡网等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影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