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都:握指成拳奏响教育科技人才融合交响曲
校园课堂里,琅琅书声与创新思维碰撞出火花;实验室里,闪烁着智慧的科技成果快步走向生产线……在秦都,“教育培养人才、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正奏响铿锵乐章,释放出驱动发展的澎湃动能。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为科技企业架桥铺路,给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间架起人才流动的‘快车道’,让科技资源像活水一样流动起来!”秦都区科技局局长仵荣说。
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副教授张航与工程师董利军的相遇,正是这场“牵线”的生动一例。经秦都区科技局引荐,两位一拍即合,组建了一支高端精密直线导轨副高效绿色抛光“科学家+工程师”队伍,让实验室里的智慧变身生产线的效能。
为了让校企“握手”更高效,秦都区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应运而生,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建立秦都工作站,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数据分析等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目前,该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已成功举办项目路演、科技沙龙活PG电子客服中心动2次,实现企业项目技术需求和专家成果研究的有效匹配。
试运营中的“智汇原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了项目申报、科技地图查看、创新活动参与等功能一键直达,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科研院所、29家瞪羚企业已完成注册,政策、需求、人才、项目正实现着精准匹配。
走进正泰集团-西安交大联合创新中心,实验室里一派忙碌,西安交大教授刘佳与正泰工程师余凯锋正带着学生们开展实验。
这个由企业与高校携手打造的创新“试验田”里,“科学家+工程师”的队伍干劲满满,他们在户用新能源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啃下硬骨头。
“在政府专班专项专人服务下,这里成了成果转化的‘样板间’。目前孵化了‘可控冲击波高端装备产业化’重大成果,为国家油气资源增产提供技术方案,联合授权专利50余项,承担10余项省级重点新品开发,2项新产品获得设计工业精品。”创新中心负责人白晓康说。
如今,秦都区已与西安交大、西工大等9所高校院所结下“创新同盟”,45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40个已落地生根,5个正在推进,产学研用的协奏曲越奏越响。
“政策的支持和激励,让我真切感受到政府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发展的重视,工作起来浑身是劲儿!”咸阳宝石钢管钢绳有限公司的三级A工程师吴佩军说起这话时,眼里闪着光。
从基层职工一步步成长为工程师,吴佩军的进阶之路离不开“秦都英才”培育计划。作为培育的科技创新人才,培训期内他主持参与8个在研项目,拿下8项科技成果,申报3项发明专利,发表8篇论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如今,秦都已选拔“秦都英才”57名、“区管拔PG电子客服中心尖人才”30名,还请来13位秦都籍杰出人士当“招才大使”……这些精确数字背后,是人才“金字塔”越搭越稳的真实写照。
“刚柔并济”的引才妙招,让这片土地活力满满。西安交大教授陈飞接过“科技大使”聘书,成为企业“智囊团”的核心;7名科技工作者挂任“科技副总”,给企业创新注入了“强心剂”;160多名学生奔赴奇瑞新能源、友达光电等企业跟岗实习,让课本上的知识在生产线上“实战练兵”,真正“淬火成钢”。
“接下来,秦都区将拉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大网,依托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破解信息壁垒,引入专业服务机构织密‘技术验证—中试熟化—产业孵化’全链条,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这片创新沃土上结出更丰硕的果实。”仵荣表示。(张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