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观点丨张书源: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PG电子产品养。”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形成良性循环,系统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劲有力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科技是国之利器,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一个内在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教育是基础,为科技和人才发展提供知识和人才储备。教育通过知识的传授、创新思维的启迪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科技创新和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一方面,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通过系统的学科教育和科学研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教育通过推动基础研究和学术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理论基础和知识源泉。高水平的教育体系能够孕育出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科技是动力,为教育和人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机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和教育手段创新提供了强大动力。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使教育更加个性化、精准化和高效化。同时,科技创新也为人才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创新机遇,激发了人才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促进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人才是根本,是推动教育和科技发展的核心力量。人才是教育的培养对象,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能够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凭借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智慧和创新精神,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国在教育、科技、人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首位。然而,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我国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差距依然存在,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教育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倾向仍然较为突出,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
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一些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还处于跟跑阶段。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尤其是基础研究投入占比较低,影响了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
人才发展PG电子产品体制机制不够健全。人才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存在“一刀切”现象,难以全面准确评价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贡献。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人才的激励力度不足,影响了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流动机制不够顺畅,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存在障碍,制约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教育科技人才之间的协同融合不够紧密。教育、科技、人才各领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资源共享不足,难以形成工作合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科技创新成果难以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实支撑。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着眼,加强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促进三者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加强资金保障,加大对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投入力度,优化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法治保障,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领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增强原始创新能力。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和创造力。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创新治理,提升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强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流动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加强人才服务保障,为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人才安心创新创业。
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形成良性循环。建立健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创新机制,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促进教育发展,形成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要深刻认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面临的现实挑战,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不断开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