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深化实践教育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
近年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始终将深化实践教学、拓展育人平台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支撑,秉承“知行合一、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持续构建“校内+校外”“专业+素养”“认知+服务”的立体化实践体系,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需求、具备过硬本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期,学校通过共建优质基地、创新“四维研学”模式等举措,再次将实践育人工作推向纵深。
夯实实践育人的基础在于构建稳定、优质的实践平台。7月9日,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与贵州秉义特训营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并举行实践教育基地共建授牌仪式。此次合作标志着学校实践育人平台网络的又一次重要拓展。
授牌仪式座谈会上,贵阳信息科技学院教师王雯雪详细介绍了学校构建的“12345”实践育人体系——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为1个核心目标;坚持“思政引领”“能力提升”2轮驱动;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3大平台;推动实践与思政教育、专业学习、创新创业、职业发展4个融合;强化制度、队伍、经费、阵地、安全5维保障,并提出希望依托秉义特训营的优势资源,共同打造特色实践课程,探索“高校+研学基地”的协同育人模式。
此次授牌的秉义特训营基地,是学校精心构筑的庞大实践育人基地网络中的又一重要支点。截至今年7月,学校已建成250余个校内外实践基地,涵盖中国书画院贵州分院阳明书院基地、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研究基地等,覆盖专业实习、劳动教育、红色文化、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多元领域。这些基地星罗棋布,有力支撑着学校常态化开展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实训等活动,成为学生了解社会、锤炼技能、检验理论、提升素养的坚实后盾,有效推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者有机统一。其作用不仅体现在提供实践场所,更在于校企协同深化育PG电子官方网站介绍人内涵,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依托丰富多元的实践平台,贵阳信息科技学院的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体悟成长。以今年7月“红炬逐光”三下乡实践队在贵州绥阳的实践为例,学校创新性推行“四维研学”实践育人新范式,创新运用“五个一”学习法(即一次深度参观、一次现场体会、一次主题研讨、一次心得感悟、一次成果分享)将传统“三下乡”活动升级为“红色铸魂+地质探秘+农耕砺行+公益暖心”的综合育人实践。
红色铸魂:在遵义会议会址、绥阳烈士陵园、409“三线”军工遗址,队员们通过“三维一体”研学体系(历史现场教学、情感共鸣体验、精神传承实践),让红色基因真正融入青春血脉。实践队长陈厅表示:“这次让红色教育真正入心化行,未来我们必将以历史为镜,续写青年担当。”
地质启智:在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及红果树生态区,开展“三阶式”(观察发现、知识构建、教学转化)研学,将喀斯特奇观变为地质课堂,激发科学兴趣,锻炼知识转化能力。学生夏俊感叹:“最天赋异禀的雕塑师应该是大自然,比起书本知识,这样的研学活动让我更加深刻地领会了抽象的地质原理。”
农耕砺行:PG电子官方网站介绍深入郑场镇、小关乡金银花种植基地,亲身参与果品采摘、分拣,学习金银花种植技巧,并在空心面非遗工坊体验千年技艺。队员们真切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价值,队员冉祝娟在日记中写道:“此次活动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些“沾泥土”“流汗水”的经历,让青年学子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有了刻骨铭心的认识。
公益暖心:在绥阳县虹桥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队员们结合专业特长精准开展“健康护航”科普、“童伴之家”教育赋能(智慧课堂、心灵绘画)、“敬老传情”青春音乐会等活动。队员朱娜分享道:“孩子们追着问‘明年还来吗’,那一刻真切感受到了被需要的价值。”
一场沉浸式深度参观,一次身临其境的现场体会,一场聚焦核心的主题研讨,一番直抵内心的心得感悟,一次干货满满的成果分享。这场沉浸式、反思式、转化式的“四维研学”实践,成为一堂生动的新时代实践育人“金课”。学生们在田间地头、社区巷陌、历史现场和社会服务中,深化国情认知,锤炼意志品质,提升沟通协调、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知识应用、社会责任等能力,真正实现认知升级和行动自觉,交出一份饱含真知与深情的青春答卷。
实践育人的深度与广度,离不开学校层面的战略谋划与系统推进。学校始终将实践育人置于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位置,其顶层设计聚焦于“12345”实践育人体系的深入落实,强调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创新实践育人方式方法、深化实践育人与应用目标的融合对接,有力支撑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025年1月起,学校实践育人工作成效显著。截至今年6月,学校在多项学科竞赛中斩获佳绩,52个项目在第十九届“挑战杯”贵州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3金、2银、47铜,创历史新高。学生通过“挑战杯”“互联网+”等竞赛平台的项目化运作,锤炼了实战能力。常态化、品牌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已融入校园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实践中锻造出的社会责任担当、专业应用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和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成为他们迈向职场的核心竞争力,生动诠释了学校应用型办学的核心追求。
从共建基地延伸的育人触角,到“四维研学”激发的成长蜕变,再到顶层设计指引下的系统实践,贵阳信息科技学院以“实践育人”为核心纽带,紧密链接着课堂与田野、知识与能力、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正如学子们在“三线”军工遗址感悟的“螺丝钉精神”一样,每一位贵科学子都在实践的熔炉中被锻造成能堪当时代重任、服务地方发展的坚实“螺丝钉”。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实践育人模式,拓展育人平台,丰富育人内涵,不断巩固其作为应用型高校培养人才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撑”。(图/文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