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把青少年“保险科技助农”教育公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茄瓜的叶子黄了,究竟是自然枯萎还是虫害所致?稻子生病了,如何分辨它是叶斑病还是稻瘟病并对症下药?农业生产最怕的就是自然灾害,有没有办法减小它带来的损失?
7月5日,20多名小学生来到光明东滩源智慧农业科创示范基地参观学习。当天,“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科技燃梦·科技型企业开放日”活动走进世界级生态岛上海崇明区。
平安集团副总经理、首席财务官付欣参加了本次活动,并作为平安志愿者代表,现场为上述学生们讲授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情景课,介绍现代保险+创新技术如何破解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
“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是由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与中国平安601318)于2019年联合发起的全国性乡村科教公益项目。“众所周知,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资源具有很大差异性,当初我们之所以联合发起这一项目,就是要弥合城乡教育之间的鸿沟。”付欣在活动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参加此次活动的20名学生分别来自安徽省六安市新店镇平安希望小学和上海本地学校,融合了城市和乡村两部分。
7月5日上午,在光明东滩源的智慧农田里,学生们在付欣的带领下分组体验了一场如何用农业AI技术对植物病虫害进行诊疗的实践活动。借助平安产险“爱农宝APP”的多光谱成像技术,孩子们对染病稻苗进行AI诊断,系统即时生成包含叶斑病、稻瘟病等病害分析的专业报告。来自六安市新店镇平安希望小学的小雨同学惊叹道:“如果老家也这么方便,爷爷就再也不用为稻子生病而发愁了。”
在付欣看来,通过缩小城乡差距、融合产业资源、构建科学文化,该计划不仅为个体发展赋能,更为国家科技竞争力提升与科技强国战略注入动力。“因为,要实现科技强国战略,那科技教育必然是PG电子娱乐平台根本。我们要通过科技手段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农村孩子也能享受前沿科学教育。”
在当天的活动中,付欣联同东滩源产业发展中心总监郭彦博士以及来自校外联自然生态联盟农业基地的负责人梁小红,三人共同为学生们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农业科普课。其中,付欣以《农田守护者——农业生产中的保险力量》为题,为小学生们带来了一堂“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情景课,并演示了现代保险+AI、物联网技术如何破解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困境;郭彦通过“沃土工程”等案例,生动地向学生们展示了土壤改良、创新图谱大数据平台、创新种植模式和农业数字化等各种智慧农业手段;而梁小红则带领同学们认识智慧农业中土壤湿度、温湿度、光照传感器的作用,指导同学们亲自动手实验,亲身感受环境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场农业科普课从不同维度展现了“科技+农业”的创新实践,向学生们演示了科学技术如何实现精准种植,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让科技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付欣表示,中国平安致力于以科技实践为载体,以心理建设为根基,以知识拓展为路径,为青少年打造了一条从 “兴趣启蒙” 到 “能力养成” 再到 “价值升华” 的科技素养教育成长通道。正如项目愿景所述:“让科学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这种对未来科技型人才的培育,正是企业社会责任与国家战略需求的最佳契合,彰显了科技与教育协同创新的无限潜力。
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启动以来,“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通过“互联网+教育”创新模式,整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的优质资源,构建“线上直播课程+线下实践体系”双轨赋能平台,系统性破解乡村科技教育资源匮乏难题。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全国开展一系列“科学家走进乡村课堂”“科技型企业开放日”“系列情景大师直播课”等特色活动及课程,让偏远地区学生直面量子计算、航天科技000901)等前沿领域,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零距离”触达。
来自安徽省六安市新店镇平安希望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吴欣怡,在课余时间常常跟随爷爷奶奶在农田干活,对于茄瓜叶黄、稻子生病等现象虽然司空见惯,却并不知道原因所在,更多的是像大人们一样抱怨时运不济。
而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吴欣怡明白了,原来茄瓜的叶子变黄并不一定是自然枯萎;稻子生病了需要找出病因对症下药;面对自然灾害,不但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提前预防,更可以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减低风险…………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会了很多关于自然灾害预防、农作物病虫害诊断、农业保险等科普知识,我希望能把这些新技术带回去,和家人们一起建设智慧农田,改变以前那种‘靠天吃饭’的困境。”吴欣怡在活动中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这番朴实真挚的发言,不仅道出了城乡青少年对农业科技的热情与向往,更道出了科技发展对农业的意义。
“科技不仅要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更要守护农民的劳动成果。”付欣说。近年来,中国平安通过自有的技术体系实现了科技助农的实践,创新探索出一系列保险产品和服务,比如气候指数保险、农作物种植险等等;与此同时,中国平安通过卫星遥感、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的应用,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的自然灾害风险保障,同时也使农业保险定损效率提升了80%。
此外,在推动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发展方面,中国平安也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比如在湖南岳阳,平安产险立足当地水产养殖产业,打造“一张保单撬动一笔贷款,拉动一批订单”的产业链支持新模式;在甘肃和政县,平安产险聚焦当地肉牛养殖产业,打造“智慧养殖+数字乡村+供应链金融”模式,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通过智慧养殖技术、产业链服务和风险保障体系,助力和政县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平安的PG电子娱乐平台产业帮扶是全产业链、全流程的。我们通过产前增信融资、产中风险管理、产后溯源协销,创新产业300832)帮扶模式,支持地方特色农业发展。”据付欣透露,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已在全国累计开展680个产业振兴项目,撬动产业发展资金123亿元。
付欣在活动中表示,希望通过“科技燃梦·科技型企业开放日”活动,长期组织开展一系列科普实践活动,不断缩小城乡科技教育差距,融合产业资源、构建科学文化,助力科技教育公益事业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公益项目已经辐射河南、广西、云南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累计赋能1,058所乡村学校,惠及学生超31万人次;累计捐赠45.1万册科技读本及10.3万套科学实验包,并为学校提供科普实验室硬件物资;通过OMO(线)融合)培训体系,培养乡村校长、教师逾20,000名。
实际上,“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仅仅是中国平安热心教育公益事业的一个缩影。早在1993年,中国平安便与希望工程结缘,成立了希望工程救助小组,开始落实中国平安希望小学建设项目,积极开展教育公益实践。1994年,第一所平安希望小学在安徽六安落成。
32年来,中国平安对教育公益不断迭代升级,尤其是在马明哲董事长倡议带领下,形成了平安教育公益“五大工程”,将平安教育公益以“品牌化、系统化、标准化、组织化、流程化”进行运作和管理,从硬件、培训、支教、奖助学金、夏令营等五方面入手,关注青少年全面发展,致力做长期、持续、有价值的教育公益。
截至目前,中国平安在全国援建了119所平安希望小学,累计招募12708名支教志愿者,支教服务时长总计超44.3万小时;在1039所智慧学校落地实施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计划,培训乡村教师超2万名,惠及31万余名乡村学生;平安所设立各类教育奖金累计资助学生31345名,用实际行动为乡村孩子托起希望。
“未来,中国平安将持续围绕青少年科技素养、文学素养、体育素养、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展开,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长期、可持续、有价值的教育公益道路上继续耕耘,带动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公益队伍,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付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