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育科技人才协同融合生态苏州这场“三合一”大会亮点满满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晓安)7月10日,2025高校技术转移转化大会暨第二届苏州国际科创大会、第十七届国际精英创业周系列活动开幕。本次大PG电子资源分享会人才云集,主会场超1700名海内外嘉宾参会,特别邀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约翰・迈克尔・科斯特利茨,以及超百位国内外院士。大会立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部署、一体推进,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技术转化与人才招引深度融合。
成果转化“结硕果”。大会上,围绕体制机制建设,现场发布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落实支持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建设若干举措》,从区域中心服务能力、高校参与区域中心、师生到区域中心创新创业等3方面提出了12条有效举措。发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包括SOTT(苏州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高校布点图、技转工作指引。聘任10个江苏区域中心首批技术经理人,对成果转化落地给予强力支持。
产业科创“树标杆”。锚定产业发展,大会发布《关于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聚焦高技术供给、企业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融合创新方面,系统梳理15条支持政策。重点关注辐射光伏微核电池、人机智能交互语音系统等方向,发布2025苏州十大产业科技成果及十大提名成果。另一方面助推项目对接,立足产业赛道,举办“赢在苏州·创赢未来”创新创业系列赛事,面向全球发布“揭榜挂帅”关键技术需求榜单,共涉45项需求,并给予54.12亿元的投入总额和最高1000万元的项目资助。会上,15个区域中心合作项目、15个校企联合攻关项目、10个重大科技招商项目等40个落地项目发布。
人才友好“创未来”。顶尖人才是苏州人才队伍的“高峰”和“塔尖”,今年4名苏州市顶尖人才入选。15个重大创新团队、20名苏州青年科学家颁证,人社部留服中心在苏州发布2024年度“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苏州共有4家留创企业入选,位列全国第一。大会还发布苏州市“百亿人才基金”“重大产业发展基金”,为人才发展构建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体系。设立苏州市李政道教育和科学基金会,鼓励和促进苏州教育与科学事业发展。省委人才办授牌苏州成立“江苏省纳米新材料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这也是江苏省首批授牌的人才集聚区,持续驱动城市能级向上跃升。
今天的苏州,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与全球英才共创未来。面向未来,苏州将坚持人才引领发展PG电子资源分享的战略地位,既强化政策供给、发展空间等“硬要素”支撑,又注重贴心服务、开放包容等“软环境”建设,致力于让这座城市成为天下英才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富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