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沃土筑起教育“新高地”
在合肥高新區火炬中學八年級(7)班的課堂上,數學老師趙以源站在講台上,用指尖在智能黑板上滑動,正方體瞬間拆解成平面展開圖,引得學生一陣驚嘆。這樣有點魔幻的教學場景,如今在合肥高新區的校園課堂上已是常態。從優質學校屈指可數,到科技課堂遍地開花,合肥高新區如何完成這場中小學教育逆襲?
1991年獲批建立國家級高新區的合肥高新區,曾經是家長們“繞路擇校”的教育“窪地”。“那時候家長們寧願繞遠路送孩子去老城區讀書,也不願留在高新區。”一位老教師回憶。
隨著科大訊飛、陽光電源等科技企業扎堆落地,國家量子實驗室、深空探測實驗室相繼揭牌,這裡聚集了越來越多的科研人才。“孩子去哪上學”成了很多科研人才糾結的事,也是合肥高新區亟待解決的難題。
缺學校?那就實施“名校戰略”。合肥高新區先后與合肥六中、中國科大基礎教育集團、知名校長合作建立合肥高新創新實驗中學、中國科大附中高新中學、火炬中小學等學校,辦學規模增長迅速、辦學水平穩步提升,並獲評“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缺老師?那就推出“強師賦能”工程。從新教師“導師制”護航,到骨干教師定制化培養,再到名師工作室引領輻射,五年來,合肥高新區培育近200名市級骨干教師等中堅力量。
解決了“有沒有”和“誰來教”的問題后,如何利用自身獨特的“科創基因”,為教育注入新動能?近年來,合肥高新區相關部門聯合學校和科技企業共同發力,不斷激活教學課堂創新基因。
合肥高新區豐富的科技資源,是最鮮活、最前沿的教育內容庫和實踐場。位於合肥高新區的“火花學院”是中國科大新媒體研究院打造的科學可視化教學資源庫,它將深奧難懂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好懂、好教、好看的交互式富媒體可視化資源,為學生提供全新的課堂教學體驗。
“我們依托‘火花學院’探究可視化等技術,改變僅依靠紙本、黑板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方式,突破初中數學抽象概念和重點PG电子客服中心難點的教學。”合肥高新區教學研究室中學數學教研員、電教員馬鳳才介紹,如今,這種全新的模式已經在全區中學加速推廣。
在合肥高新創新實驗中學的智慧閱讀教室內,八年級學生王雨欣正通過科大訊飛閱讀本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籍閱讀,並隨文批注,教師和家長也可在賬號上與孩子共讀。此外,智慧閱讀系統可對學生進行數據畫像,引導學生熱愛閱讀、健康閱讀、精准閱讀。
“智慧閱讀的融入,通過海量書籍資源、導師精講、閱讀任務串聯師生共讀、家校共PG电子客服中心讀,在提升課堂感染力的同時,全面增加課堂‘知識含金量’,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的能力。”合肥高新創新實驗中學負責人說。
當課堂與閱讀被科技賦能,教育資源的均衡化也在數字化浪潮中破局。在合肥高新創新實驗小學,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台,學校構建“資源精准推送+動態評價”系統,為科學素養薄弱的學生定向推送科普資源,為藝術特長生推薦非遺微課……如今,在合肥高新區,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接入智慧教育平台,教育資源均衡化實現質的飛躍。
科技資源不僅服務課堂,也打開了課外實踐的大門。夢園小學的“一班一博士”計劃,邀請高新區內的科研人員擔任輔導員,根據自己的研究特長,每一兩個月給學生帶來展示課、實驗講解、前沿科技創新講解等。
優質的教育配套,成為吸引和留住頂尖人才的重要砝碼。“孩子能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讓我們科研攻關更無后顧之憂。”中國科大量子信息實驗室研究員張博士說。
合肥高新區這片教育“試驗田”,也可以成為孕育新技術的“孵化器”。“我們的閱讀系統、智能黑板都是先在本地學校試用,老師學生的反饋傳到研發團隊優化升級。”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說。
合肥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布局和教育內涵式發展,讓科技、產業和民生福祉高效協同,為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提供有力支撐。(劉靜文)
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人民日報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舉報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