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课堂 + 文化体验 越南大学生掀起中文学习热潮
近年来,随着中越在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日益频繁,越南校园里悄然兴起一股中文学习热潮。越南大学生们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积极探索中文世界,展现出对这门语言和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越南河内、胡志明市等城市的多所高校,中文专业课程备受欢迎,课堂常常座无虚席。河内国家大学中文系创新教学模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还引入了虚拟现实(VR)技术辅助教学。学生们戴上 VR 设备,仿佛置身于中国的大街小巷,与虚拟的中国居民进行对话,练习听力与口语。学生阮氏清兴奋地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模式让我感觉自己真的在中国生活,从日常对话到文学经典,老师都会用生动的方式讲解,还会组织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以商务中文课程为例,老师会模拟真实的商务谈判场景,让学生们分别扮演中方和越方代表,从产品介绍、价格磋商到合同签订,全流程用中文进行交流。在一次模拟电子产品采购谈判中,学生们运用专业术语据理力争,谈判结束后还互相点评,总结语言表达和商务策略上的不足,这种实战演练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胡志明市外语信息大学的中文课堂充满趣味,老师会结合《甄嬛传》《琅琊榜》等热门剧集,分析剧中人物的语言风格和古代礼仪文化。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学习汉字书写、语法知识,还会模仿剧中台词进行表演。在学习《甄嬛传》相关内容时,学生们分组排练剧中片段,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情感和古代宫廷用语,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学生喜爱。课后,学生们还自发组建短视频创作小组,用中文拍摄剧情模仿短片,发布到社交平台上,吸引了众多网友关注,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热情。
除了校内课程,越南各地还涌现出许多中文学习社团和文化交流活动。胡志明市某大学的 “中文角” 每周定期举办,学生们在这里与中国留学生交流,分享生活趣事,练习口语表达。在 “中文角”,越南学生陈俊安曾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探讨中国传统节日,不仅学会了用中文讲述春节贴春联、吃年夜饭的习俗,还和大家一起包饺子,亲身体验中国文化的魅力。如今,“中文角” 已发展出多种特色活动,如 “中国美食制作体验日”,学生们在留学生指导下学习包饺子、制作汤圆;“中国歌曲大赛”,大家用中文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小幸运》等经典曲目。
一些学校还与中国高校开展交换生项目,让越南学生有机会前往中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中国的风土人情。岘港大学的学生黎氏香去年作为交换生前往广西大学学习,她感慨道:“在中国的学习生活让我对中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不仅能流畅地和当地人交流,还参加了中国的诗词朗诵比赛,获得了三等奖。” 目前,越南多所高校与中国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文化节等活动。例如,河内师范大学与北京语言大学每年都会共同举办 “中越语言文化交流周”,双方学生展示各自的文化才艺,探讨语言学习心得,增进了彼此的友谊。
据当地教育机构统计,过去PG电子游戏攻略五年间,越南报考中文水平考试(HSK)的大学生人数增长超过 50%。其中,HSK 5 级和 6 级的报考人数增长尤为显著,这表明越南大学生的中文水平在不断提升。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越南许多城市还开设了中文学习 APP 线下体验店。在体验店内,学生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体验多样化的PG电子游戏攻略中文学习软件,与 APP 开发者和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一些学生通过使用这些 APP,实现了自主学习和个性化提升,在 HSK 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许多越南大学生表示,学好中文不仅能拓宽就业渠道,更希望借此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成为中越文化交流的桥梁。目前,已有不少越南大学生凭借出色的中文能力,在中资企业、跨境电商平台、旅游公司等机构找到工作。越南学生阮明哲毕业后入职一家中越跨境贸易公司,他运用熟练的中文与中国客户沟通,促成了多个合作项目,得到公司的高度认可。随着中越合作不断深化,掌握中文的越南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日益增强,他们正用自己的语言优势,为中越两国的交流合作贡献力量。